黃金博物館

最初在金瓜石發現的金礦露頭有二處,分別是大金瓜小金瓜。隨後在1890年(清光緒16年),台灣巡撫劉銘傳帶領工人修建鐵道時,在河床意外發現金砂,溯河而上至金瓜石,遂發現金礦脈。清政府設礦業局開採,開啟了金瓜石的採金工業。
之後此地歷經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引進機器設備,一度讓金瓜石的產金量躍升亞洲第一。

到了中華民國時期,由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臺金公司)經營的時代,金瓜石仍是台灣黃金採礦業的重要產地;而在產金之外,銅礦也是重要的產品之一。然而隨著金、銅等貴金屬的竭盡,1978年後金礦品質開始下降,於是先是轉為大規模機器露天開採來取代傳統坑道開採,1987年後則廢止採礦,先後交由台灣電力公司台灣糖業公司管理,山城也漸漸荒蕪。2002年起,台北縣政府(今新北市政府)為了重振台灣珍貴的產金歷史,將原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重新整建,整建廢礦坑、臺金公司辦公室等建築,設立黃金博物園區。2004年11月4日,黃金博物園區正式開園,成為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的博物園區。

黃金博館

太子賓館 (直轄市定古蹟)


由田中鑛業株式會社修建於1922年,修建目的是為了迎接計劃來訪的皇太子(即後來的裕仁天皇)故而得名;曾招待過皇室的特派員入住。戰後則改名為第一招待所,或稱「第一賓館」,在1995年重新整修後完成修復,目前僅開放外部庭園供民眾參觀。

圖文資料取自:維基百科

本山五坑

本山五坑坑道
位在黃金館旁,原為本山礦場九座礦坑之一,也是本山礦場現存保存完善的坑道,目前利用舊坑道與礦工採礦流程相結合,展示採礦工人工作情境。

圖文資料取自:維基百科